一汽奔腾创立于六年前,作为一名国产汽车品牌,它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追溯其历史,奔腾与红旗品牌的渊源颇深。当初,第一辆奔腾下线时,厂家有意将其命名为“红旗”,然而,考虑到奔腾未来将成为系列车型之一,且受技术和平台所限,最终决定取名为奔腾B7。
老款奔腾B7沿用了老款马自达6的技术,包括三大件和零部件的共享,因此也被称作是“换壳的马6”。此后,一汽利用马六的平台生产了诸如奔腾B5、奔腾B9、奔腾X8等一系列车型。在那个时期,奔腾品牌的定价相对较高,但随着市场的变化,尤其是哈弗H6的崛起,奔腾品牌因竞争力不足而销量下滑。如今,仅剩旗下的奔腾B7得以延续。
从创立之初的“拇指”红旗标到一汽“鹰标”,再到近年的“世界之窗”LOGO,奔腾品牌经历了三次换标,逐步转型。现如今的第三代奔腾B7车型,设计年轻运动,并且起步价已降至万元以下。
顺应时代发展,新奔腾旗下的现有车型也开始聚焦SUV和新能源市场。例如,之前的奔腾X4被重新命名为奔腾T。而销量颇高的紧凑型SUV奔腾T77,其发动机采用了高效的米勒循环技术,热效率高达9%。然而,面对如哈弗H6等众多强劲对手,T77的竞争力略显不足。尺寸更小的奔腾T55,竞争优势更加薄弱。
定位于中大型SUV的奔腾T99,虽然配置及做工用料在同级别车型中颇具优势,但其5座版本的设计以及相比红旗HS5更大的车身尺寸却成为了一大遗憾。而红旗HS5月销量竟然超过万辆,反观奔腾T99,月销仅有几百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奔腾新能源车型也陆续推出,如定位于紧凑级MPV的奔腾NT,电动机功率为16马力,续航里程超过4公里,起步价在15万元左右;此外,奔腾中型电动SUV奔腾E1,电动机功率达19马力,续航超过45公里,价位相近。然而,奔腾旗下所有车型的销量表现并不理想。
事实上,这几年奔腾在发展方面投入不少,但销量始终不见起色。这究竟是品牌定价过高还是同级别竞争过于激烈?这些问题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。
对于奔腾的发展之路,我们希望它能从自身做起,提升产品品质,加大创新力度,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只有这样,奔腾才能在未来汽车市场中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