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CMS搭建的思考

通常,设计一个产品之前,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基本的问题:产品目标、目标用户、用户需求、场景动机和标准指标。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我们如何构建产品的核心框架。

产品目标

首先,我们要明确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,这将决定我们的产品定位。是追求时尚和个性化,还是注重实用和专业?不同的目标将引导我们开发差异化的功能和服务。

目标用户

接下来,我们需要了解产品面向的目标用户具有哪些特征。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,从而设计出更加贴合他们实际的产品。

用户需求

我们的用户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?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。只有准确捕捉到用户需求,才能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。

场景动机

用户的场景动机是指他们在何种情境下会使用这种产品。通过对场景的研究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痛点,从而设计出更加贴心的功能。

标准指标

想法正确、方案合理、市场匹配的标准和指标是什么?这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可持续性。

我们需要思考和梳理的内容,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:对象、痛点、解决方案。

过滤系统

对内容完成智能过滤;
解决方案:

  • 运营:好用的内容编辑、修改和发布工具;
  • 待审核的处理工作台;
  • 内容运营数据的可视化呈现;
  • 客服:待审核的处理工作台;
  • 用户标记管理、过滤系统的运作情况;
  • 系统的搭建和持续优化方案。

得有内容才有管理,没内容谈何管理呢?那问题来了,内容从哪里来呢?

常见的内容生产模式

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内容生产模式:

UGC(用户生成内容)

全称:user generated content。即:用户输出内容。产品代表:小红书。主要通过激励用户生产内容,形成社区氛围。

PGC(专业生成内容)

全称: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。即:专业输出内容。产品代表:知乎。主要通过专业人员生产内容,提供给用户消费。

OGC(职业生成内容)

全称: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。即:职业输出内容。产品代表:新闻资讯类。主要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,并领取相应报酬。

三者之间的区别如下:

  • UGC与PGC的区别:生产内容的人有无专业知识、资质;
  • PGC与OGC的区别:生产内容的人是否以此为职业,获得对应的报酬。

往往PGC模式的内容生产者,也是产品的用户,还可能是种子用户、忠诚用户、意见领袖。

技术与接口

用户端产品支持

用户生产内容的产品支持,可由用户端的产品设计来满足。

技术爬取和授权使用

在需求明确的前提下,主要是由技术人员来实现和对接。如果存在与多家平台有版权内容的授权对接工作,建议开发统一的内容接入接口。

不同的版权内容平台,可能对接的方式有着大大小小的差异。这里可能涉及到一定的开发工作量。作为一名尽职的B端产品经理,本着为公司降本(降低开发成本)提效(提高版本效率)的一贯原则,最理想的状态是把统一的接口文档一发,就能把部分的开发工作量给转移了出去。

内容管理系统

内容管理系统(CMS)在生产环节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负责内容生产的运营小伙伴。一般情况下,内容运营除了管理官方账号外,可能同时还在运营着多个个人账号。

CMS的需求点

  • 账号关联:和CMS系统账号关联,支持系统账号和运营账号一对多的关系;
  • 使用CMS系统发布内容时,可选择对应的运营账号;
  • 支持运营账号解除绑定或转移,以便应对人员调整或离职的变动;
  • 生产工具:提供便捷、好用的编辑功能;
  • 素材管理:如果对素材的复用度较高,可考虑增加素材管理,同时也方便随时随地有台电脑登录系统就能开展工作,避免素材要用起来才发现保存在某台电脑本地的尴尬;
  • 预设时间发布:内容通常都是提前就会准备好的;
  • 定时发布功能。

总结

以上,就是对于高效搭建CMS网站的一站式内容管理解决方案的总结与分享。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。如有不成熟、不正确的地方,欢迎使用小伙伴指点赐教、欢迎讨论,共同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