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Web页面设计与编写的实践指南。
现将其中的重点和结论总结分享出来。
原理一:界面简洁性。
直截了当的设计理念由lanCooper提出:在何处输出信息,即应在何处允许用户输入。
这种设计让界面能够直接响应用户的操作——直观交互。
以下几种模式可以更直接地响应用户操作:
-
页内编辑:最直接的形式是在页面的上下文中进行编辑,用户无需离开页面,可直接在页面上下文中进行编辑。此时,应支持行内编辑。行内编辑的优点是能够在不脱离上下文的情况下编辑,同时在编辑过程中不断参照页面中其余内容。
-
拖放:利用拖放功能,让用户可以直接将元素或链接从一处移动至另一处。
-
直接选择:让用户直接在页面上进行选择和操作。
-
页内编辑:
- 单字段行内编辑:编辑操作发生在原地而不是单独的窗口或页面。例如,网易邮箱的个人名称编辑就采用了直接行内编辑的方式。
- 多字段行内编辑:当编辑多个值,或被编辑的项是一种比文本字符串更复杂的数据类型时,编辑内容由主题和内容组成。为了便于阅读,可以将主题显示为标题,将内容显示为常规文本。
-
覆盖层编辑:
通过在页面上方添加一层来放置编辑表单,这样用户在编辑过程中不会离开当前页面。选择覆盖层编辑而非行内编辑的原因有很多,如避免干扰页面整体感等。 -
表格编辑:
表格在企业级的Web应用中更为常见。启动编辑功能时,必须通过鼠标点击的方式,非鼠标悬停。这样,就能确保网格的整洁展示效果。表格的首要考虑是数据展示,其次才是编辑功能。 -
群组编辑:
如果想在保持页面项目整齐有序的前提下支持编辑功能,可以考虑使用群组编辑。尽量保持编辑模式与显示模式之间的差异最小化。 -
模块配置:
当需要修改某个单独模块的配置时,不必打开新的页面,而是直接配置每个模块的内容数量和类型。
总结:
页内编辑是实现直接交互的重要手段,能够让用户在设计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的实际效果。